【唤醒你的红色记忆】第一期名单公示
感悟征集:
姓名:蔡艺华
专业:医学一系第三党支部25临床6班
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辉煌历程,是各民族共同谱写的壮丽篇章。从血脉相融到信念相同,从文化互鉴到经济相依,再到情感相亲,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,既是历史大势所趋,也是人民心之所向。正是这种命运与共、休戚相关的纽带,凝聚起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。
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,中华民族并不是单一的存在,而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大家庭。红色精神和民族精神,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。它们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理想信念,也为新时代团结奋进注入不竭动力。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,使我们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,又具备不断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。
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我更应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,把“中华民族一家亲”的情感化为行动,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。唯有各民族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,才能共同托举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。未来的路上,我愿以青春之力,汇入民族团结的大潮,共同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篇章。
姓名:鲁畅
专业:人文系第二党支部23营销1班
读了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、历史必然》一文后,我深有触动。
本文深刻揭示了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融汇聚、荣辱与共的壮阔图景。从共同开拓的广袤疆域到携手缔造的灿烂文明,五千年的沧桑岁月,铸就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,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命运共同体。 “各民族血脉相融”构筑了共同体的坚实根基。
回望历史,丝路驼铃见证了各族往来互通,南北朝的文化激荡催生了艺术高峰。这种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交融格局,赋予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。“六合同风,九州共贯”的统一信念,则如精神脊梁贯穿古今。从秦朝“书同文、车同轨”奠基一统,到近代共御外侮的壮怀激烈,对国家的认同早已融入血脉。今天,从新疆棉田到东部工厂的产业协作,从民族村寨的文旅融合到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,无不印证着“经济相依”的强大纽带,彰显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时代必然。 “文化相通”与“情感相亲”更深化了共同体的精神内涵。无论是唐卡的绚丽、马头琴的悠扬,还是歌圩的热闹,各民族文化瑰宝共同绘就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。当多元文化在互鉴中绽放,当民族团结的故事温暖人心,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愈发坚韧。
如今,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,“共同家园、共同身份、共同名字、共同梦想”的召唤更加清晰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既要铭记各民族并肩奋斗的历史,更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团结——无论是学习民族语言、参与文化交流,还是践行守望相助,都将以点滴努力汇聚成推动共同体建设的磅礴力量。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。
展望未来,只要各族人民始终如石榴籽般紧密团结,必将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,让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同心奋斗中照进现实。
姓名:杲家睿
专业:医学一系第一党支部23全科1班
回溯历史长河,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,四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用汗水、智慧与情感共同书写的历史篇章,更是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的历史必然。回顾慢慢来时路,从“五方之民”共天下,到“车同轨、书同文”,再到近代以来共御外侮、共建家园,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早已血脉交融,命运与共。这种共同体的构建源于我们脚下共同的土地,源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相同渴望,源于我们在文化上相互欣赏、经济上相互依存、情感上相互亲近的日常实践。
无论是边疆小镇的民族团结佳话,还是都市街巷里的邻里互助,无数细微之处都彰显着这种共同体意识的生机与活力。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,只有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,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国家繁荣昌盛,人民幸福安康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,顺应了历史潮流,契合了人民期待,必将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这是历史沉淀的智慧,更是时代前进的方向,深刻印证了“人心所向、大势所趋”的历史必然。
合格名单:





如有意见和问题需要反馈,请联系党建服务与人才培训中心。
联系人:黎跃
QQ:3559414238
- 上一篇: 关于程允等入党申请人公示
- 下一篇:关于李欣颖等入党申请人公示